30味常见中药,焦树德老先生精炼的毕生经验之谈,医者患者均可参考。
1.麻*
生麻*发汗解表效力大;炙麻*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
麻*可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表证,如越婢加术汤(麻*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肾炎水肿;麻*配熟地、白芥子、当归散阴疽,消徵结,如阳和汤(麻*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阴沮,痰核、流注结块,故有“麻*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配干姜祛除深入肌腠中风寒之邪,治风寒痹症肢体疼痛。
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鼓胀、痈、疖等均不用。
2.桂枝
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助心阳、温化水饮。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紫苏、桑白皮、炙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致的胸痹,常用于治疗心功不全、心绞痛、心梗等。
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桂枝配姜*,可治肩臂痛,治风寒痹症肩臂疼痛。
注意:阴血虚乏、素出血、身无寒邪、阳气内盛者不用桂枝。
3.荆芥
风热、风寒表证均可应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治产后受风;兼能清血分伏热,理血止血。荆芥适用散全身风邪;荆芥穗适于散头部风邪;荆芥炭适于止血,治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症。荆芥去血中之风,故风病、血病、产后病常用;荆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脉之风邪,防风善治骨肉之风邪。荆芥穗引药入脑,治脑血管病常加此药。
注意:用荆芥期间禁食鱼蟹、河豚、驴肉等。
4.防风
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作用比防风强,常荆芥、防风同用。防风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常于全蝎同用,增强祛风解痉作用;防风能入肝经气分,用于肝郁伤脾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如痛泻药方(陈皮白术防风白芍);治疗肠风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风有杀附子*、增强*芪作用。
5.紫苏
解表散寒用紫苏叶(后下),行气宽中用紫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叶、梗同用),降气消痰用紫苏子。苏梗还有理气安胎作用;苏叶芳香辟秽,祛暑化湿,解鱼蟹*。
6.羌活
治风寒表证,对身冷无汗、头痛明显显效,尤对夹湿邪的感冒特效;近年常配独活、桂枝、赤芍、红花、威灵仙、防风、附子、知母、薏仁、松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羌活偏于祛上半身的风湿,善治脊、项、头、背部的疼痛;独活偏于祛下半身的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疼痛;羌活善祛散头项背部风寒,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风寒。
羌活常用治疗上半身疼痛侯后头部疼痛的引经药,有治疗“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特点,常用治脊柱病。
7.独活
治风湿性关节炎偏于虚寒性者配伍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威灵仙、牛膝、红花、泽兰、附片等,尤其对腰腿痛效好;独活配细辛治少阴头痛;独活配牛膝、木瓜、苍术、地龙、五加皮、川断治两腿风湿痛,软弱、行走困难。独活外用于风湿痛、骨节痛,熏洗常与桂枝、透骨草、乌头、当归、红花、防风、生艾叶同用。
注意:血虚头痛、肾虚腰痛、阴津不足不宜用。
8.白芷
五大功效:散风、除湿、通窍、排脓、止痛。
善治各种头痛,尤其前头痛或眉棱骨痛,还治牙痛、胃痛、疮疡痛;白芷与细辛均治牙痛,细辛偏于治齿髓痛或夜间痛,白芷偏于治齿龈连面颊部疼,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忌用,痈疽已溃宜少用,以免耗伤气血。
9.藁本
善治头顶痛,为治头顶部疾病的引经药,也治风寒侵入腰部而致腰脊冷痛。
羌活善治后头疼,散太阳经风寒;白芷善治前头痛、眉棱骨疼,散阳明经风寒;川芎善治两侧头痛,搜少阳经风邪。
10.细辛
细辛有升浮之性,可用于头面部诸风百疾。主要特点是窜透开滞的功效,开胸中滞气,通肺窍,疏通关节,而治疗咳逆上气,寒痰喘嗽,眼风流泪,鼻塞不闻香臭,风寒痹痛等。
细辛可入肝、心、肾、肺四经。蚕沙也能通凝滞,偏于祛风湿滞于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细心主要搜风湿寒邪滞于肝肾而致的筋骨疼痛,对经久不愈疼痛常效果好。
独活善搜肾经气分伏风;细辛善搜肝肾血分风寒。
11.辛夷
治鼻病的要药,治风寒感冒鼻塞配荆防、细辛、苍耳子;治鼻炎配白芷、细辛、苍耳子、菊花、双花、川芎。苍耳子也治鼻病,偏散头部风湿,兼治风头痛,辛夷偏散上焦风寒,开宣肺窍。细辛也辛通走窜,可通全身之气,偏于入心肾两经;白芷也芳香通窍,主要散头面风寒治前头痛、鼻塞。
注意:阴虚火旺忌用本品。
12.苍耳子
祛风湿、通窍、散结功能,治皮肤病如各种癣、痒疹、麻风等。
另秋季采鲜苍耳子,连茎叶切碎,水煮取汁熬膏,摊于布上,贴于肚脐及囟门,治疗小儿疳积,肚大*瘦,两目少神,消化不良等,也可用膏贴瘰疬、疖疮肿*。
13.香薷
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扁豆健脾化湿而消暑;荷叶升达清气而消暑,香薷散风利湿浊而祛暑。
冬季伤寒表证用麻*,夏季伤暑表证用香薷。
14.生姜
解表发汗,发散风寒,可用单味生姜切碎加红糖煮汤治疗风寒感冒。
生姜配半夏和胃止呕,解半夏、南星*;生姜汁可化痰止呕治风痰口禁不语,风痰阻络半身不遂配竹沥汁。
生姜发散风寒、止呕;干姜温中祛寒、温肺化饮;炮姜温经止血;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止呕,比干姜而不燥,比生姜而不散;生姜皮行水气,消浮肿。
15.薄荷
为辛凉解表药,常用治风热感冒,头晕头痛,咽喉肿痛。具有发散风热、清肝明目、还能消食下气,消胀、除霍乱吐泻作用。
薄荷、桑叶都常用疏风清热,桑叶偏于凉血清热,疏风明目;薄荷偏入气分,富有辛凉解散作用。
注意:久病、大病之后,禁用薄荷,以免汗出不止。
16.菊花
疏风散热,用于风温初起治风热感冒。
也是眼科常用药,主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两目昏花,见风流泪,目生云翳,常配*芩、密蒙花、青箱子、草决明、木贼草、桑叶、蝉蜕等;菊花、薄荷均散风热、清头目,但薄荷偏于发散,辛凉发汗力量大于菊花;菊花偏于清肝热,祛肝风,有兼养肝明目作用,菊花可常用,薄荷不能久用。
野菊花有清热解*治疗疔疮肿*作用。
17.牛蒡子
辛苦性凉,散风除热,宣肺透疹,清热解*,常用治疗咽喉疼痛,与山豆根、玄参、桔梗、甘草、*芩等同用;也可配银花、连翘、苦参、归尾、赤芍治疗疮疡肿*,促进痈结消散。
牛蒡子还有“利腰膝凝滞之气”作用,配川断、牛膝、用于腰膝气滞串走疼痛。
18.蔓荆子
散风清热,凉肝明目,治头痛,最大的特点是能散头部风热而治头痛,尤其对发于头部两侧近太阳穴处头痛,常与荆防、菊花、白蒺藜同用。
单用蔓荆子泡酒可治慢性头痛;配养血祛风药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羌活、防风可治头风头痛。藁本治风寒头痛,白芷治风湿头痛,蔓荆子治风热头痛。蔓荆子偏于肝风上扰致眩晕头痛,蔓荆子偏于风热上攻之头沉昏闷头痛。
注意:对血虚而致头痛、目痛忌用。
19.浮萍
辛凉发汗药,轻浮升散,用于风热表证,本品疏风散热,善达肌表,常用治热邪郁于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与牛蒡子、蝉蜕、薄荷、葛根同用;也可治风热瘾疹(荨麻疹等),还有宣肺利水、消水肿作用,用于全身水肿而兼发热者,如急性肾炎水肿。
注意:体虚自汗者忌用。
20.蝉蜕
四大功能:发散风热、透发麻疹、祛风解痉、退翳明目。
适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对兼有喑哑,咽痛者效好,配射干、胖大海、桔梗,适于小儿麻疹发热疹出不透者,用蝉蜕散热透疹,防热*内陷,配牛蒡子、银花、薄荷、芦根、葛根等。配防风、荆芥、浮萍、白鲜皮、赤芍治疗风疹;用于破伤风,对高热惊厥、颜面神经麻痹有祛风止抽、缓解痉挛作用,常与全蝎、钩藤、蜈蚣、僵蚕同用。
适于风热攻目之目赤目昏,目生云翳之症;还可以治小儿夜啼,常在和胃、清热、消食药中加蝉蜕1.5-6克,往往收效。蝉蜕散风热、退翳、透疹、祛风解痉;蛇蜕有小*,善除风邪,亦善退翳膜,多用治皮肤疥癣、瘙痒与皮肤病。
注意:虚证及孕妇及无风热者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