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命,人们可能更多思考的是活着的意义,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何在?为好好活着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然而,一旦谈论到死亡就无比忌讳。其实,生命的来与去恰恰是一个生命完整性的重要体现。有生必定有死,这是非常正常而普遍的一个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只有认识到了生命的瞬时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珍视生命。对于“死亡”这一字眼的逃避,暴露的是我们对生命与生活勇气的胆怯与无知。
年3月21日下午,东航一架波音客机在广西梧州藤县境内发生事故,并引发山火。机上乘客和机组成员共计人全部遇难。这场空难让世人无不感叹唏嘘,这些人的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那么,我们又应该怎么来看待这些逝去生命呢?他们的存在和离去似乎离我们无比遥远,却又似乎无影随行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这场事故的背后我们应该认识到的除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测外,更应该通过这次意外给我们的孩子上一堂不一样的生命教育课。
一部关于生命教育实验电影的断想
教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生命教育这个话题除了沉重外,还有美妙。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生命教育在我们的教育里面鲜有出现,即便有,也是以单独的课程形式出现,它被阻隔在生活的范畴外。
对于生命教育,我记忆犹新的是很久之前日本的一部电影《小猪教室》。影片讲述了在最美好的四月,某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孩子们迎来了一位新的班主任星老师,他还带来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星老师告诉孩子们,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老师将要和全班同学共同饲养、照料小猪,等它长大了以后,就吃掉它。孩子们对星老师的做法感到不可思议。孩子们每一天都辛辛苦苦地照料小猪的饮食起居,但是同时又害怕小猪长大,因为长大后的小猪将面临的就是死亡,他们不想失去小猪这个朋友。在星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为小猪搭好屋子,并取名为小P。在饲养小P的过程中虽然很辛苦,但围绕着小P每一天都发生着各种有趣而令人紧张的事。可爱的小P在孩子们的精心饲养下一天天地长大,孩子们也即将迎来小学的毕业,然而吃掉小P的决断也正在一天天地临近。老师在学生面前做了这样一个计划,就是希望借此略显伤感或残忍的抉择,来帮助孩子们成长。让孩子们通过一年来为小P的辛勤付出和建立起深厚情感的同时,让他们懂得世界上任何生命都是短暂而宝贵的,陪伴间,情感也就此产生。星老师的这一实验是要让孩子们爱护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爱惜其他的生命,不仅是作为人的生命,还有给人类世界带来变化的动物、植物,精神与艺术的生命。其目的就是告诉孩子们: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
这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每一个情节也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一个体现。记得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教育永远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温暖生命。唯有爱,不会辜负生命。”
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深刻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最重要的是之后我没有看到其他任何更好的谈论生命教育的影片。我们的学校教育里没有更多涉及到对于生命的拷问,这是非常遗憾的。但是,人只有真实地面对生命的时候,才会知道生命教育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次关于身边亲人离开的对话讨论断想
后来,再一次提起这个(生命)话题是在若干年之后和小学好友相聚时。一脸憔悴的她谈起了刚刚经历的母亲离世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她完全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会永远地离开她,永远从她的生活里消失,如同从来没有来过一般。她说:“太突然了,当母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的时候,她整个人完全蒙了,她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她。”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和她谈起过这个话题,死亡在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后来她回忆说,如果在这件事之前有谁能够和她正面交流过生死这一话题,对她进行一点点的生命教育启发,她那时也就不再会那么的恐惧、无助和茫然。我突然就想起了小P的故事,想起了其实生命本是脆弱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有终点的,这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规律,无需让它显得那么神秘,更不必避而不谈。
前段时间我看了美国阿图·葛文德所著的书籍《最好的告别》更是感悟颇深。书中,作者提到死亡是跟随每个人的巨大阴影,但是恐惧反而使我们对它视而不见。逃避的后果往往是“事到临头”时的惊慌失措。如同我好友所遭受到的打击一般。其实,大大方方地思考死亡才能更好地珍惜活着的每一天,让健康活着的日子过得有意义,有质量,过得精彩一些,充实一些。
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经历了这些生活的片段,我认识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里面渗透生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且不说现在很多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发展到小学生都有经受不住压力或者遭受打击而自杀实例,更凸显生命教育的缺失。这是对于生命的轻视和不尊重,更是一种亵渎。为什么对生命会如此轻率?除开家庭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生命教育这个话题似乎真的没有在她们的生命里出现过,或者是出现的次数不够多,没有让生命之花绽放。他们不懂得生命的珍贵和意义,更加不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
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在我们的学校教育里面多么的势在必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可以借助学科课堂、校园生活,渗透以自然、绘本、电影、故事、谈话等为主要的题材的生命教育内容,详细解释死亡这个自然现象。尤其注意在平时就让孩子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如植物、昆虫等等之盛衰,了解死亡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就像花开花落一样,极其自然。
任何事情都有更新跌落,比如可爱的小狗去世了,会有新的狗狗出来,把生和死平衡起来,让孩子感到死的恐惧萦绕同时还有生的快乐。教师可以不要试图充分解释死是什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悟。电影《寻梦环游记》就是把一个死亡和梦想结合起来讲得唯美而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观赏,这种以影片直观启迪心灵的启蒙或许比数次苍白的谈话更有效。
死亡教育不应该在发生变故的时候才开始,而是应该抓住生活中每一个机会。地上的落叶、死去的昆虫、离去的宠物、清明时节祭拜故人,这些都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好机会。
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不论美好困苦。别逃避,正视死亡,就是尊重生命。我们谈论死,就是为了珍视生命!把握好生命!敬畏死亡,死时淡然,才能无悔生命,享受生命。
我想这是我给孩子们最好的生命教育。
编辑撰稿
蕾蕾
作者:雷春美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语文教师、班主任,中小学一级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青羊区优秀德育工作者、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员、《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校对、初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年做客山东卫视《我是先生》节目,并作《翅膀的大小决定人生的高度》专题讲演。发表了《教育的影响力》《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在生活中磨练羽翼为未来保驾护航》《以德育人以心育人》《爱是一束光》《“周末一顿饭”记录看得见的成长》等多篇教育论文。年开通了以“雷蕾老师”为名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