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这一段时,要祈求阿弥陀佛在冥冥中加被自己。
具体这样求佛:阿弥陀佛您以慈悲愿力要证知我、要哀悯我、要加被我,愿我在禅观之中,或梦寐之际,见到阿弥陀佛金色之身,游历阿弥陀佛七宝庄严的净土,得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以手摩顶、以衣覆体。要这样祈求佛力加被。
古净土文谓.佛以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他心速见.故行人既发大心.佛必证知。既证知已.佛大慈悲必垂哀悯。既哀悯已.佛大威神必垂加被。显如禅观.幽如梦寐。所云金色宝严.甘露光明.手摩衣覆.精诚之极.感应自然。或不精诚与精诚未极.则不能也。
古代净土文里讲:阿弥陀佛以天眼通遥观一切世界,以天耳通遥闻一切世间音声,以他心通照见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所以行者发起大心后,佛必定现量证知。佛既然证知你内心的祈求,就必以大慈悲垂以哀悯!佛既然哀悯,佛的威神就必然作加被,或者在觉醒禅观中,或者在梦境里。所说的佛现金色之身、游历宝严净土、甘露灌顶、光明照身、以手摩顶、以袈裟覆体等,都是精诚至极自然出现的感应。如果不精诚或精诚不够,就不能显现。
下面是一则事例:
宋朝有一位吴氏县君,常年持斋戒清修。她有一个侍女也精进念佛。有一天,忽然见到三朵金莲花现在面前,上面隐约现出双足。过几天,又见到膝盖;又过了几天,见到身体;再过几天,面目全部见到,相好庄严。中间是阿弥陀佛,左右两边是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接着,又见到宫殿、楼阁、树林,就像看到自己的手一样清楚,圣众在里面经行。像这样经历有三年,极乐圣境恒时现在眼前。后来她自己说往生时日已到,坐化而去。然行人但须一心精诚.不必因此生著.作意求现。这是教诫净业行人只需自己一心精诚,不必对见光见佛等生耽著,而作意追求。也就是不能一边念佛,一边盼望见光见佛。有这样妄求的心不仅不能得感应,反而容易着魔。印光大师说:“念佛未得一心之前,断断不起想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想见就能当下见,不见也没有妨碍。如果急着想见佛,心念纷飞,想见佛的念头盘踞在心中,就成修行大病。时间一久,多生怨家趁着这个躁动妄想,现作佛身,来报宿世的怨债。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氛,一见就生欢喜。从此魔入内心,着魔发狂。”所以念佛人重要的是一心精诚,不作非分的妄想。印光大师教导说:“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这里是祈愿现生能见佛,并不是让你边念佛边希求见佛,那样早已不是精诚,而是妄想躁动了。五净业成就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这是祈求阿弥陀佛加被自己净业成就。“净业成就”,不是指别的,是指现前自性清净心。因此,求佛加被是求净业成就、证得本心。具体这样作意:阿弥陀佛!请您加被弟子,使弟子宿世以来的种种障碍得以消除,内在的善根得以增长,快速空尽烦恼、顿然破除无明,圆觉妙心豁然开朗,寂光真境恒时现前。(“现前”就是洞然明白的意思。)
既以自力.又蒙佛力.内外交资.故障灭善生。有如是等大利益事。空而曰疾.不劳肯綮修证也。破而曰顿.不历阶级次第也。了悟圆觉.常住寂光.至是得本净心.故曰净业成就。既然自己内有精诚一心的力量、外又得佛力加被,这样自力佛力互相资助,就能迅速消除障碍,生起善根。有这样的极大利益。“空而曰疾”,就是不劳勤苦修证,很快就空尽烦恼。“破而曰顿”,就是不经各种阶级次第,顿然破除无明。了悟本具圆觉,恒时安住寂光真境。到这里,“得本净心”,就是现前了自性清净心,因此叫“净业成就”。
宿障者.贪瞋痴等。善根者.戒定慧等。妙心真境.言之似分.实则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二而不二。“宿障”就是以往所造的贪嗔痴等烦恼障、业障、报障。“善根”是指持戒、禅定、修慧等善法,由于能引生涅槃,故称为“根”。说到“妙心真境”时,心和境似乎是两个,其实没有离心的境,也没有离境的心,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二而不二。
下面是一则事例:清朝省一大师,扬州江都县人。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大师十二岁时,因为母亲去世,想出家,受到父亲阻止。十九岁时,父亲去世,于是到天峰寺剃度。大师从焦山僧听受净土法门后,几年中专修念佛。后来发愿闭关,克期求证。闭关天,感觉妄念纷飞。期满出关时,一无所得,心中抱恨不已。就又订下期限,再次闭关。开始时,跟以前一样妄念纷飞。到第50天,还歇不下来。大师非常悲伤,念佛却更加恳切、真诚。大约又过了二十多天,觉得妄念渐渐止息下来,心中稍稍觉得安慰。又过了许久,感觉一天之中,妄念才出现不过三五次。这时,见到阿弥陀佛在空中卓然而立,面容金色,庄严微妙,不可形容。大师向佛礼拜后,心想:佛已经现前,躺卧、睡眠、便溺都不方便,怎么办?转而又说: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还不因污秽而嫌弃,何况佛呢?由此勇猛精进,持诵更加虔诚。又过了许久,心境廓然,如太虚空。善念、恶念,以及微细杂念,丝毫也不存在。动静如一,心口之间,只剩下了佛名,想找一个妄念也不可得。从此,精神气力倍感充沛,不再躺卧、睡眠,也没有饥渴。食物送来就吃,也没有苦受。在外境上,光明洞彻,极乐世界和此方融通为一个。所在的房屋,墙壁全部隐没。诸佛菩萨充满太空。金地莲池,七宝行树,以及空中地上的宫殿楼台,视力所及之处,多得不可计数。行坐之处,境界如一,光耀无间。见到前面有两朵宝莲,花上的天人容貌和菩萨相同,而神气像自己的父母。在他一注视时,其中一位缓步来到面前,果然是自己的母亲,非常欢喜地对大师说:“你为我发心出家,现在你已经证道,我和你父亲也因为你而得超生净土。今天阿弥陀佛叫我们特地来安慰你。”大师想起身,母亲制止说:“佛正在前面,不能因为我而扰乱你的定力。你的愿已满足,日后我们在净土好相见。”说完,隐没不见。从证得三昧后,大师的心境及净土圣境不变不退,直至期满出关。大师证三昧时才三十岁。此后虽成无事道人,但念佛诵经每日不断,毫不懈怠。所以志在净土的人应当发大愿,精诚用功,以期现生有所成就。出处
《西方发愿文》
智圆法师讲解
智圆法师
西方发愿文讲记
↓点击链接查看
①这篇愿文,包含了必不可缺的六大发愿②这三点都真实做到,发往生愿就会很相应③立下为利众生而持名求生的志愿④忏除业障,立愿自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