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法华经视文讲记第10集说大乘经,名无
TUhjnbcbe - 2021/2/1 9:02:00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596270.html
10.《法华经·序品第一》之(7)年版《法华经讲记》·序品第一(7)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迦楼罗王,是大鹏金翅鸟。它那个翅膀有多大呢?两翼相距三十六万里,它平时呢?栖息于须弥山北。它专门以海里的龙为食,一次五百条,所以龙王就向佛告状:「迦楼罗以龙为食,这样下去我们都没有办法传宗接代了呀!」佛说有办法,但是龙族要受持八关斋戒。受完戒之后,佛赐给龙王一件旧袈裟,说:「你拿回去之后,把这件袈裟拆了,分给你的龙子龙孙,每一条龙分一缕袈裟线,系在龙角上,这样大鹏金翅鸟就不能吃你们了。」从此之后,大鹏金翅鸟即使把海水搧干,露出海底,也找不着龙了。然后看见佛的袈裟在那儿,就知道这是佛现神通来帮龙。龙王生大欢喜心,就皈依佛,做佛教的护法。大鹏金翅鸟就去找佛理论:「世尊!您现在对龙是慈悲了,但是对我们可不慈悲;我们没龙吃,那就会饿死,也要断种了。」佛说:「在我法中要戒杀护生,你吃龙是杀生;杀生,冤业就越结越深。你不要吃龙了,就吃斋吧!」「我到哪里去吃斋?」这时候佛就说:「不要着急!今天你们若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那么我会吩咐我的弟子,在每逢上供时,送一份斋饭给你们吃,你们自然就可以吃饱了。」于是,大鹏金翅鸟也皈依三宝、受五戒,以后也就吃斋,不吃龙了,并且成为佛教的护法。所以现在佛教寺庙,出家人每次上供的时候,就拿出一点米饭到外边施食,念:大鹏金翅鸟,旷野*神众,罗剎*子母,甘露悉充满。社会上有些人把僧人看得跟寄生虫一样,他不懂得出家人承担着供养十法界一切众生的重任。做法会放焰口也好,普佛也好,三时系念也好,我们通过咒语加持变现出无量的美味食品供养*神道众生。再没有用的出家人,他参加做法会,也供养了天人*神大众。以此福报即使今生今世因为贪嗔痴慢,可能下无间地狱,但是出地狱以后,即使在*道、神道,他也像这个法会上的这些天龙八部一样,在佛座下护法。对于出家众要另眼相待,没有大福报是不能出家的。许多人想出家却障碍重重。这是总讲一下「迦楼罗」。大威德迦楼罗王这一般是群族首领,威信比较好。修行人要把这种世俗的情执转变为教化众生的责任,真正做到佛光普照。走到哪里,都成就众生。这叫「大威德」。「威」必有力;「德」必有助。大身迦楼罗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连大蟒蛇都有几万里长的,切莫怀疑。那些人迹不能到达的什么七金山、香水海、昆仑山呐,多得很。当然在我们地球人类这种气氛中,很大的身体不一定好,会畸形发展。那么在其它佛土来讲呢,大身又属于正常现象。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身」也是暗喻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之大。从横向上来看,无边无际。从纵向上来看,无穷无尽。我们的「真心法身」不仅有空间,而且有时间。时间无穷无尽,空间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又可以当下显现为一粒微尘之大,乃至一念之间;也可显现为无时间、无空间、一个真空,这些都叫「大身」。大满迦楼罗王大满,在这里是表贪心。因为迦楼罗王吞食量很大,那么以此来暗喻佛法的圆满。叫什么?大贪、大嗔、大满,才能成佛。贪一切众生都要成佛,这就变成佛菩萨的心量。真正的「大」,真正的「满」,唯有见「一心三藏」,你才能真正体会出其中的妙义。如意迦楼罗王此处「如意」是表放任自流,吃得痛快,玩得痛快。暗喻我们修行人借闻「一心三藏」之理,破除烦恼习气,才能真正如意。这个时候的如意,快乐是如意,受苦也是如意。别人赞叹你是如意,别人诽谤你也还是如意。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真有意思。龙有龙王,鸟有鸟王,其实苍蝇、蚊子都各有神王。所以前面讲的包括一些人、非人,这是拣主要的来说明而已。人有人精,*有*怪。那么笼统地来讲啊,*道、神道、畜生道之类的众生造业受报,其中有一部分人虽然造了很多的罪业,虽然落入恶道,但是由于在世的时候能够读诵大乘经典的这个因缘,所以他即使落入恶道,也有机缘听闻正法。天龙八部,包括各种畜生类成王、成怪、成精,有缘者皆能在佛座下听闻正法。即使师父在这里讲经说法,一些*怪精灵都有在这里听闻正法。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这里涉及到好几个人。韦提希摩羯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的夫人。阿阇世王上面这位国王和王后的儿子。韦提希,译作「思维」。阿阇世,译作「未生怨」。有公案记载,皇后怀胎时,占师预言此子长大后将会弑父,频婆娑罗王与皇后十分惊恐。就在他出生不久,把他从楼上抛掷至地面,但只摔折了他的手指,婴儿却活了下来。由于他处胎时就与自己结下恶缘,所以频婆娑罗王便把他取名为未生怨。阿阇世长大以后,受提婆达多的挑拨离间:「把你的国王杀掉,你当新国王;我做新佛。我来害释迦牟尼,你害你的老子。」两个人勾结起来,阿阇世把他的父王关禁闭,重重把守,不准人送饭,要让他父亲饿死,七天以后看见他父亲还没有死。所以查问站岗的怎么回事,那卫兵就告诉他,只有你的母亲韦提希夫人把葡萄等物藏在璎珞(璎珞,是头上戴的饰品,里面是空的)里送给你父亲。阿阇世王一怒之下,连母亲也要杀头。名医耆婆再三劝谏,虽韦提希夫人未被杀,也被关在监狱内。阿阇世王又受提婆达多的怂恿,以狂象加害佛陀。然而,不久提婆达多因犯五逆重罪而灭亡,阿阇世王也受到良心的谴责,心生悔悟,全身长满了恶疮,臭秽难当,他自知业报现前。后来经耆婆劝说,择日拜访佛陀,真诚忏悔。佛陀身放光明,其光清凉,照其身上,恶疮马上痊愈,顿感轻安无比。佛陀再为阿阇世王传授三皈五戒。佛陀刚入灭,就有一位愚痴比丘,不但不觉得悲伤,还非常欢喜地对众比丘扬言:「如今已经完全脱离了大沙门的束缚了!」大迦叶听到这句话,心想:假如今后在教团里出现许多这种破戒的比丘,则佛陀在世时的法与律制必将很快消失,因此必须马上结集经典,以保存正法。于是将此事告知阿阇世王,请王护持,安顿大众,并在结集期中,每日供应饭食,以免分神去乞化。阿阇世王听了大喜,就在当年雨季安居的三个月期间,提供五百罗汉的饮食等,于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郊外,进行佛教第一次的经典结集。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为何拜佛足呢?表破除我执,把自己放到最低位,把老师放于至高无上之位,学生跟老师不可平班对口。不管世出世法皆有师道,这是我们成就的一个秘诀。自古以来诸佛菩萨教导修行人,学生不可以见老师的过错,更不要去专门盯老师的过错打妄想,这是保护我们的自身功德。「退坐一面」:顶礼老师以后,静静地等待老师传法。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为道交感应之时。佛陀刚讲完《无量义经》,法会大众都充满着恭敬心、欢喜心,此时开讲《法华经》的机缘成熟。四众围绕,从两个角度观照:一者通常说为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传统的佛法说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二者,四众又分为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和结缘众。所谓「发起众」,为法会的发起者,或者法会上请法之人——有的是为整个大众请法,乃至为未来世的众生请法,故「发起众」很重要,功德无量。所谓「当机众」,就是这场法会所能教化成就的目标,当然这个当机众根机有千差万别——老师同样讲一句法,有些人听得法喜充满、痛哭流泪、感慨不已;有些人听了以后来讲,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也有些人烦恼倍增、妄想纷飞。所谓「影响众」,那就是菩萨大众——在当年像文殊师利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都属于影响众,带领八万菩萨来捧场;那我们法会也同样有影响众,有些同修已经明白「如来藏」,来参加法会既是进一步深造自己,也是以此来影响、引导其余同修。所谓「结缘众」,你来听一课两课也结下法缘,即使没有当下成就,也已经成为未来世出世之因,最晚在将来弥勒菩萨龙华三会,统统解脱。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供养」是总说。只要进入这个道场,你就是供养三宝。我经常对一些同修讲,你来听经闻法就是对老师最好的供养。「恭敬」是「身业」恭敬——你用目光专注着老师,坐得端端正正,当然我们埋头写字也是端正,这就是「身供养」。「尊重」是「意业」供养,心里对老师生起无比的恭敬心。我经常看到一些人发信息也好,写东西也好,讲「师傅」……告诉大家,这个「师父」不是那个「师傅」——那个「师傅」教你手艺,解决你这一生的问题,这个「师父」教你开智慧,解决生生世世的问题。而且这个「父」是「师父」,不是你的生父、养父,「师」是世间出世间第一尊贵;生父、养父只能这一世生你这个肉团,「师父」是给你「法身慧命」;生父、养父止于一世,「师父」是生生世世。所以你尊重了没有?「赞叹」是「口业」供养——一个人只要开口,就是在宣传,宣传必然就要发生因果报应。为诸菩萨说大乘经:一者,法大。它把三藏十二部经乃至一切万法,统统归纳为一法,都是佛法。这是「大乘」,绝对没有排除小乘,但它是通过排除小乘而达到圆融小乘。二者,心大。发菩提心,救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注意:一切众生还包括牛、马、猪、羊、泥巴瓦块,何况人道。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讨价还价。三者,解大。明白了大乘法对一切法都能理解。那真正是理解万岁,这种解是「自性流露」的解,不是叫你去解方程,解答天文地理。随便拿出一个法来讲,你就能解释出「如来藏」真实法义。四者,净大。始终以清净心待人接物。能得自在。不管在顺境逆境、升官发财、遭难遇祸,宠辱不惊,你都是清净心。一切万法都是我,没有什么好去分别执著,叫「净大」。五者,庄严大。「庄严」就是修行「如来藏心地法门」,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怎么样走路?怎么样吃饭?处处都是自在庄严。泥巴瓦块、牛粪狗屎、一根草叶、一粒微尘,尽足以为一真法界,叫「庄严大」。外道之所以为外道,他只知道看红红绿绿,皇宫宝殿,腾云驾雾;他不懂得牛屎狗粪、臭气熏天也是诸佛如来。要信这个法可不容易啊!六者,时大。时间的真相是什么?无量劫是「时大」,当下一念是不是「时大」啊?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名正言顺,义正词严。依《法华》《楞严》所教,坚信不疑弘扬「见道当下成佛」这个正法。「一念成佛」是不是真正的「时大」啊!佛法修证,无量次第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这就是《法华经》所讲啊!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七者,果大。因果不二。因大,大到什么程度?十法界森罗万象万法,一念而已。这是不是因啊?这就是成佛之「真因、正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深信不疑这个因,当下证果——即「花开莲现」。此处「大乘」是实教大乘,圆教一乘。名无量义,教菩萨法:这就是佛的教诲。读一句《法华经》,胜过大法师读讲无量的经典并教化无量众生证得阿罗汉果位。具体地讲「无量义」,即「无量归于一,一即是无量」。一片草叶、一滴雨、一粒微尘当下具足「一真法界」,当下具足「无量义」。我们的任务是讲明为什么它就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它就是「无量义」。任何一个泥巴瓦块、一个布头、一根头发丝,它就是释迦牟尼,它就是阿弥陀,它就是你、就是我,信不信?这个法妙啊!所以叫「无量义教菩萨法」。佛在《法华经》讲,在我法中,没有「声闻法」,只有「菩萨法」。菩萨法就是《法华》《楞严》。佛所护念:《法华经》是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的「秘密之藏」,「藏」解释为宝藏。「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这四句话要从两种角度来观照:一者方便说,所有的老古佛都是赞叹弘扬《妙法莲华经》,帮助我们生起信心;二者究竟说,「佛所护念」的「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三世佛即是一切万法——一切佛菩萨、天人*畜、泥巴瓦块、树木花草、有相无相万法,就是一部《法华经》,就是一个念,叫「佛所护念」。任何人没有办法不护念。你即使在诽谤《法华经》,你也在护念。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因为你就是《法华经》。你再怎么样诽谤《法华经》,你都是《法华经》。你护念也得护念,不护念也得护。因为诽谤《法华经》,还加快了成佛的步伐。与《法华经》结恶缘也能得度,但是要受无量的苦。为什么讲诽谤《法华经》也能提前成佛啊?是他自己与自己比提前成佛。一个人要诽谤《法华经》,他终究要诽谤。他今生不诽谤,来世还是要诽谤。那么今生诽谤,是不是提前受苦啊?提前受苦是不是提前解脱啊?所以我们也不要怕,有些人讲,我不敢劝家里的那个人念佛啊!他一谤法就有罪过啊!这是戏论说。即使他诽谤了佛法,他也能提前成佛。我们发慈悲心,是要尽量地把话说好,他能接受就更好。真正有些人,你怎么样讲他都要诽谤,你也必须硬着头皮讲。好好理解这个「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跏趺坐,就是俗称的双盘。很多人把禅宗的打坐仅仅理解为双盘腿,他看诸佛菩萨像都是双盘。这是天大的误会。读经、听经、讲经,是不是在打坐啊?这才是真正的打坐。至于诸佛菩萨打坐,是在示现果地庄严相,你不要倒果为因。讲经说法是不是修禅宗呐?这是真正的如来禅。当然,结跏趺坐可以疏通经络,强身健体,这是另外一回事,你不要把它当成「成佛之因」。三昧,「三」是正,「昧」是糊涂。把糊里糊涂纠正过来就是智慧,这是依文解字。还可解释为「禅定」,由禅入定,是一种心态。这个「三昧」,既有因地三昧,也有果地三昧。一般从三种角度加以观照,叫作「调、直、定」:调,调心之暴。娑婆世界众生非常浮躁,刚强固执,麻木不仁。如果不明理,你调伏不了恶习。那就叫空调。大乘修行,是「明心见性」以后再调,真正受用。直,直心之曲。怎么曲啊?因地的凡夫,心口不一,拐弯抹角。修行人「直心是道场」啊!懂了「如来藏」,一切人都是我自己。这是不是笔直的?当下成就!定,定心之乱。凡夫一出娘胎心里就乱。怎么乱呐?一出娘胎,就哇地大哭一声,心里不乱他不哭。这中间长大成人,心里一直是乱糟糟,一直到死都还在乱。为什么怕死?这死了怎么办呐?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有些人不怕死,其实他不是不怕死,他是没有办法,反正最终都是要死。他想得开一点,但是他怕疼。哎!早死早升天,是不是都在乱呐!可是明白了「如来藏」,他当下就定,当下解脱对死亡的恐惧。即使他怕疼,他心里也不乱。比如天王禅师,圆寂之前,痛得嗷嗷乱叫啊!他说:「我这个东西痛,我那个东西不痛!」肉团身是劣质产品,有生老病死之痛苦,但开悟的人乱而不乱。他即使习气现前,身不由己做了些坏事,他心里知道忏悔,戒坏而见不坏。因为戒坏见不坏,你就能「带业往生」。如果不带业往生,过去现在未来不可能有一个人成佛。但是可不要错用了心——既然明白道理,我照吃喝玩乐,不吃白不吃,不玩白不玩。那就要验证一下你「见道」了没有。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即使你见道了,破戒、犯戒你在人天道仍然受报应,要还债,要受苦,仅仅你不落三恶道而已。身心不动:这也是佛的示现。讲话嘴巴要动,是不是由心而有啊?心动身动。那么「动」是不是由「不动」而有啊?那么现在「身心不动」了,这个「不动」是不是又由「动」而有啊?孙悟空摇身一变,变为这个茶杯,这个茶杯当下是不是就是孙悟空?所以佛由动转为不动。这个「不动」当下是不是就是「动」?佛出世、入涅槃,无非是告诉我们动而不动,不动而动;生而不生,死而不死。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是时」也是表法,佛讲了《无量义经》就进入「无量义处三昧」,是表「即因即果」。这个「天」是指第一义天。下面这四种花分别来对照菩萨修行四十个位次,实际有无量的位次。那佛为了教化众生,按照次序,把它大致地分为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在《楞严经》分得还细一点,还有十信位、三渐次,还有四加行、前干慧、后干慧,有六十个位次。那么在这里「曼陀罗华」是表十住位的菩萨;「摩诃曼陀罗华」是表十行位的菩萨;「曼殊沙华」是表十回向位;「摩诃曼殊沙华」是表十地位。而「曼陀罗华」和「曼殊沙华」是天上的花,特点就是善解人意。它的意识心层次比人间的花要高。有情和无情是佛为恒顺众生而方便说。其实有情无情都是一个念之所变现,都有见闻觉知。这一点很重要啊!有几个人相信啊!有时把桌椅板凳看得碍事,一脚踢得老远;发脾气时把门「砰」地一下关起来,你都要受报应。你以下劣心对待无情物,必受其报。没有一样不是有情,要当心。那么在上层次的天上的这些植物,灵性更高,它可以直接投人胎。要明白。所以这里天上的花,是来比喻我们听经闻法,道交感应。那么这四十个位的层次,也表示我们同样听佛菩萨、听老师传法,我们各人心态不一样,他的受益天地之别。有些人可能悟到八分、九分、十分,乃至超过老师的境界。不要认为学生就一定比老师差。也有些人可能悟到一分、三分、五分,你只要听闻,就有受益。明白这个道理,就懂得怎样把持好我们的心。而散佛上,及诸大众:这是将「曼殊沙华」作为佛与众生境界的印证——印证佛讲的一切法,讲什么法他就是什么法,这是现量境界。那么众生来讲,既可以是「现量」境界,也可以是「比量」境界。在某种意义上,按圆顿大法讲比量境界,视同为现量境界。比量境界就是见道位,他明白这个道理了,但是由于六根俱在之障碍,无量智慧德能不会当下现前。进入中阴身后,六根妄识销毁,故他证得的境界现量现前。既然是这样,现量的功德是中阴身证得,还是在肉团身现身证得啊?是现身证得。是故圆顿大法把「见道位」即可视同为「证道位」,实际上这是开示为什么当下成佛了。此处的四种花「而散佛上,及诸大众」,在佛法里叫作「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生佛是一,因果不二啊!是表这个法。这是通过「雨天曼陀罗华」来圆融、来印证。众生和佛是一体,是道交感应,当下是即因即果。但是心态不一样,各人的悟处也不一样,所以分为四十个位次。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六种震动」一般说为,击、震、吼、动、起、涌。「击」了以后是不是有「震」动啊?重击声音很大,叫「吼」。它是表这个力量次第。从力度「动」、「起」、「涌」,它是表它的范围——外相这是「动」,「动」从原地开始,「起」就离开原地,是不是动作更大了?「涌」,扩散到四周。从形相上来说法,那么这个「击、震、吼、动、起、涌」统称为「动」。这个「动」,我们又把它说成三个次第:动、遍动、等遍动。「动」不离处,当处在动;「遍动」由当处,这是以山河大地为比喻,而涉及到部分国土,比如太阳系;「等遍动」就涉及到整个大千国土。我们刚才讲了四十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是不是「四处」啊?上面还有等觉、妙觉,合起来是不是「六处」?这「六种震动」,是表修行人从因地起修有一个过程,直至成佛。那么这「六种震动」是不是也有「三种动」啊?第一个「动」是听经闻法当下,六根之动;然后再到了「遍动」,整个十法界有情都在动;进而再涉及到依报,山河大地无情物也在动,叫「等遍动」。动来动去,不是大地六种震动吗?是不是就是一个「地」啊?一个「地」是表无明,「震动」就是表修行证果。动来动去是不是这一念无明在动啊?一定要明白。从震无明开始,一动一切动,我们才能由此回归「真如本性」。也有的把这三种动分为十八界来说明。第一个「动」,是六根在动。第二个「遍动」,就是六尘在动。第三个「等遍动」,就是六识在动。

往期往期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开示

依止上印下广法师的条件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自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宿王戏月光三昧开示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观世音菩萨真实义开示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清明祭文》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用佛学凝聚和谐正能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详解一心三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开经偈释义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用佛学凝聚和谐正能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佛法命脉·如来藏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菩提论》

专题开示

如是我闻真实义(第五次修订版)

专题开示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五次修订版)

专题开示

上印下广法师专访系列合集

慈悲法语

传递正能量合集

慈悲法语

生命之秘合集

灌顶章句

《楞严经》字开示(视文-上)

灌顶章句

《楞严经》字开示(视文-下)

灌顶章句

《楞严经》一切众生轮回的根本

灌顶章句

《楞严经》业果相续之因缘

灌顶章句

《楞严经》精华——字偈颂

醍醐妙法

《法华经》什么叫「开悟」?

醍醐妙法

《法华经》怎样才叫「万法平等」?

醍醐妙法

《法华经》如何检验自己的境界?

醍醐妙法

《法华经》你已经成佛但自己不知道

醍醐妙法

《法华经》成为大法师的十种条件

醍醐妙法

《法华经》受持一句《法华经》的功德

醍醐妙法

《法华经》无量的分身佛从何而来有

讲记合集

《心经》讲记视文全集

讲记合集

《阿弥陀经》讲记视文全集

讲记合集

《妙法莲华经》讲记视文全集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华经视文讲记第10集说大乘经,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