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药药性味口诀大全二
TUhjnbcbe - 2020/12/16 17:31:00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 http://m.39.net/pf/bdfyy/bdfzj/

.甘遂甘寒,破症消痰,面浮蛊胀,利水能安。

.大戟甘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商陆辛甘,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海藻咸寒,消瘿散疬,除胀破症,利水痛闭。

.牵牛苦寒,利水消肿,蛊胀痃癖,散滞除壅。

.葶苈辛苦,利水消肿,痰嗽症瘕,治喘肺痈。

.瞿麦辛寒,专治淋病,且能堕胎,通经立应。

.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气滞作痛,虚者当忌。

.五灵味甘,血痢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莪术温苦,善破痃癖,止渴消淤,通经最宜。

.干漆辛温,通经破瘕,追积杀虫,效如奔马。

.蒲*味甘,逐瘀止崩,补血须炒,破血用生。

.苏木甘咸,能行积血,产后月经,兼治扑跌。

.桃仁甘寒,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姜*味辛,消痈破血,心腹结痛,下气最捷。

.郁金味苦,破血生肌,血淋溺血,郁结能舒。

.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

.漏芦性温,祛恶疮*,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藜芦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

.白芨味苦,功专收敛,肿*疮疡,外科最善。

.蛇床辛苦,下气温中,恶疮疥癞,逐淤祛风。

.天麻味辛,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白附辛温,治面百病,血痹风疮,中风痰症。

.全蝎味辛,祛风痰*,口眼歪斜,风痫发搐。

.蝉蜕甘平,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

.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瘢痕。

.蜈蚣味辛,蛇虺恶*,止痉除邪,堕胎逐瘀。

.木鳖甘寒,能追疮*,乳痈腰痛,消肿最速。

.蜂房咸苦,惊痫锲丛,牙痛肿*,累疬肺痈。

.花蛇温*,瘫痪歪斜,大风疥癞,诸*称佳。

.蛇蜕辟恶,能除翳膜,肠痔蛊*,惊痫抽搐。

.槐花味苦,痔漏肠风,大肠热痢,更杀蛔虫。

.鼠粘子辛,能除疮*,阴疹风热,咽痛可逐。

.茵陈味苦,退疸除*,泻湿利水,清热为凉。

.红花辛温,最消瘀热,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蔓荆子苦,头痛能医,拘挛湿痹,泪眼可除。

.兜铃苦寒,能熏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

.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

.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款花甘温,理肺消痰,肺痈咳喘,补劳除烦。

.金沸草寒,消痰止嗽,明目祛风,逐水尤妙。

.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少。

.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善除热利。

.瓜蒌仁寒,宁嗽化痰,伤寒结胸,解渴止烦。

.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速效。

.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有功。

.木贼味甘,益肝退翳,能止月经,更消积聚。

.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痛收泪,仍止鼻血。

.犀角酸寒,化*辟邪,解热止血,消肿*蛇。

.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却惊解*,神智能安。

.龟甲味甘,滋阴补肾,逐瘀续筋,更医颅卤。

.鳖甲酸平,劳嗽骨蒸,散瘀消肿,祛痞除崩。

.海蛤味咸,清热化痰,胸痛水肿,坚软结散。

.桑上寄生,风湿腰痛,安胎止崩,疮疡亦用。

.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润肠通结,小水能行。

.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

.益母草甘,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祛瘀。

.紫草苦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紫葳味酸,调经止痛,崩中带下,症瘕通用。

.地肤子寒,去膀胱热,皮肤瘙痒,除湿甚捷。

.楝根性寒,能追诸虫,疼痛立止,积聚立通。

.樗根味苦,泻痢带崩,肠风痔漏,燥湿涩精。

.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

.牙皂味辛,通关利窍,敷肿痛消,吐风痰妙。

.芜荑味辛,驱邪杀虫,痔痈癣疥,化食除风。

.雷丸味苦,善杀诸虫,癫痫蛊*,治儿有功。

.胡麻仁甘,疔肿恶疮,熟补虚损,筋壮力强。

.苍耳子苦,疥癣细疮,驱风湿痹,瘙痒堪尝。

.蕤仁味甘,风肿烂弦,热胀胬肉,眼泪立痊。

.青葙子苦,肝脏热*,爆发赤瘴,青盲可服。

.谷精草辛,牙齿风痛,口疮咽痹,眼翳通用。

.白薇大寒,疗风治疟,人事不知,*邪堪却。

.白蔹微寒,儿疟惊痫,女阴肿痛,痛疔可啖。

.青蒿气寒,童便熬膏,虚寒盗汗,除骨蒸劳。

.茅根味甘,通过逐瘀,治吐衄血,客热可去。

.大小蓟苦,消肿破血,吐衄咳唾,崩露可啜。

.枇杷叶苦,便理肺脏,吐秽不已,解酒清上。

.木律大寒,口齿圣药,瘰疬能治,心烦可却。

.射干味苦,逐瘀通经,喉痹口臭,痈*堪凭。

.*箭羽苦,通经堕胎,杀虫祛结,驱邪除怪。

.夏枯草苦,瘰疬瘿瘤,破症散结,湿痹能疗。

.卷柏味苦,症瘕血闭,风眩痿,更驱*疰。

.马鞭味甘,破血通经,症瘕癖块,服之最灵。

.鹤虱味苦,杀虫追*,心腹卒痛,蛔虫堪逐。

.白头翁温,散症逐血,瘿疬疮疝,止痛百节。

.旱莲草甘,生须黑发,赤痢可止,血流可截。

.慈菇辛苦,疔肿痈疽,恶疮瘾疹,蛇虺并施。

.榆皮味甘,通水除淋,能利关节,敷肿痛定。

.钩藤微寒,疗儿惊痫,手足契丛,抽搐口眼。

.稀莶味甘,追风除湿,聪耳明目,乌须黑发。

.葵花味甘,带痢两功,赤治赤者,白治白同。

.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通窍之剂。

.续随子辛,恶疮蛊*,通经消积,不可过服。

.海桐皮苦,霍乱久痢,疳匿疥癣,牙痛亦治。

.石楠藤辛,肾衰脚弱,风淫湿痹,堪为妙药。

.*臼有*,辟瘟除恶,虫**疰,风邪可却。

.大青气寒,伤寒热*,*汗*疸,时疫宜服。

来源:医学分享

用顺口溜的形式把多种中药药性编成歌谣。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中药药性理论即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有*无*等。

中药药性理论即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无*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涩味或者淡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症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酸入肝经,苦入心经,甘入脾经,咸入肾经,辛入肺经。”

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上行,沉是泻利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凡气温热,味辛甘的药物大多有升浮的作用;凡气寒凉,味苦酸的药物,大多有沉降作用,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种子、果实及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

*性,古代常常把*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把药物的*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基本上把*性分为“有*,无*,微*,小*。”

现代所谓*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素问·五常*大论》把药物*性分为“大*,常*。小*,无*”

《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无*”

《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分为“大*,小*,有*,微*”。

免责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药性味口诀大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