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中学医记(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前言
一位学弟送给我们一部《中药大辞典》,上、下两册。近两年来我们一直都在看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却很少去深入研读这部质朴的药典。一位老师学验俱丰,大家都想知道这些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哪里来的?他读了哪些书?这位老师拿出案头上破旧的药典,看样子,少说也被翻阅过不下千万次。斑驳的封面,米*的书页,甚至有些掉线的装订,都可以看出这本书不知道被翻阅过多少遍。他说,刚开始行医,病人少,就天天翻阅药典,埋首其中,临床中凡有疑惑,大都是在药典里头解开,或古人直接给出答案,或受到古人处方选药思想的启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研易,韦编三绝。一门学问,可以让人为之废寝忘食;一本书籍,可以让人造次颠沛不离,居则在席,行则在囊,那么说明这本书,这种学问,已经进入到这人的生命里去了。只有学问和生命融为一体,才能够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位民间草药郎中,没读过很多书,治病的招法却层出不穷,连中医药高校毕业的师长都对他敬佩不已。这位草药郎中,亮出了不少法宝,都是经过他无数案例验证出来的。后来我们发现这些法宝的绝大部分居然都有出处,都有来由,大都记载于《中药大辞典》中。看来这位草药郎中最秘密的法宝,永远的不传之秘,不是羚羊角退高热,也不是牵牛子除积热,更不是细辛治牙痛………而是这一部《中药大辞典》!这部《中药大辞典》就像一位朴实的智慧长者,如果我们没有写《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没有一味药一味药地去研究探讨,就不可能窥见这书里智慧的光芒!很庆幸这次创作让我们能够回归基础,回归药典,感谢编辑出版这部药典的人们!小指月的爷爷就是这本药典,或者说这本药典就是我们案头的老爷爷!中医普及学堂年长夏18、松节
编者按在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等松树的生长过程中,在枝干上会长出结节,或者因生病而生长出瘤状物,这就是中药松节。松节同样具有祛风湿舒筋活络的功效,那么它与其他的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物有什么不同呢?
内壮气血松枣茶
有个女娃子本身就贫血,她非常容易感冒。每次感冒,人家是肌表痹痛,她是骨节里头都痛,就像月子病风湿痹痛一样,没有个十天半个月都很难恢复过来。而且她这个感冒越吃消炎药越打吊瓶,骨节痹痛就越难受,喝点姜枣茶才会好点。但纯用姜枣茶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啊,她便找了医生。医生说,你这是脾虚,正气不足,于是建议她吃玉屏风散,稍微不怕风一点,但还是每次感冒必筋骨痹痛,非常难受,于是她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看她嘴唇偏白,双脉濡缓,便说:指月,这玉屏风散思路怎么样呢?
小指月说,《*帝内经》讲到,四季脾旺不受邪,她这脾虚贫血怕风冷,卫外失司,完全源自于中焦气血生化乏源,所以用玉屏风散,内壮外托,思路好像没错。
老先生说,如果是邪在肌肉层面,感冒时只是肌肉酸痛,那可以用玉屏风散作平时保健之用,可每次感冒必痛入骨髓,这已不是简单后天脾虚生化乏源,而是先天肾亏,造血不够。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用松节大枣茶,配合归脾丸试试。
这女孩子就按老先生说的喝了药,晚上睡觉特别好,自此以后很少感冒,脸色一天比一天红润,也没那么怕风了。偶尔有一两次感冒,发作都很轻,几天就过去了,根本没有像以前那样,骨节都痹痛。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难道松节大枣茶比玉屏风散还厉害?老先生说,不是谁更厉害的问题,而是谁更对证。
小指月说,爷爷的意思是先天肾精不足,就容易招致是风湿入骨,这些入骨的风湿,便会影响骨髓造血,如果不把这些风湿疏散掉,那身体气血就很难真正内壮起来。
老爷爷点点头,示意指月再说下去。
指月说,松节能祛除骨节风湿,又能疏通经络,这样归脾丸还有大枣的气血很快就补进来,使筋骨血充气足,脾胃化源充沛,身体就慢慢内壮起来。
老先生笑笑说,还有一点,这松节你看到没有,松脂非常多。树之膏脂,通人体之膏脂。这松节就像石油燃油一样,是所有树木里头烧得最耐久的,火也最厉害的,你想想人体哪个地方烧出来的阳火最厉害,最能够温暖周身?小指月说,当然是命门之火了。
老先生说,没错,就像肉桂可以打开命门,松节也可以助命门之火力,使之燃烧耐久,就像往灶里添柴火一样,你添的柴火如果是高质量的,那燃烧起来的必是熊熊烈火,周身温暖,气脉通畅。
小指月说,难怪爷爷说阴虚血燥的人要少服用松节,因为松节有温燥能助燃之性,所以爷爷加了大枣去柔缓它,这样松枣茶燃烧的后劲就更耐久了。
老先生点点头说,很多虚人你不单要看到后天脾胃虚,还要看到他深层次的先天肝肾虚。为什么虚呢?如果有风寒湿痹阻在筋骨里头,你不把它们发出来,气血就永远不能内壮。就像你的泉眼被枯枝败叶塞死了,你不把这沟渠挖通开来,如何有源源不断的泉水。
所以医生不是营养专家,只知道给病人补充营养,施给病人粗糙的补益之药,而是善修理的能手,把阻障在筋骨里头的风寒湿这些枯枝败叶,拨弄开来,这样气血源源不断能够生化,这样才是真正的内壮之道。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朱良春:油松节固卫生血
油松节乃松树枝干之结节,苦温无*,善于祛风通络,疏利关节,故习俗多视为痹证及伤科之良药,凡历节肿痛、挛急不舒,或跌仆损伤所致之关节疼痛、肿胀不适,多有效验。
朱老揣摩前贤论述,采用民间秘验,长期研索,发现本品有补虚固本之长,对诸般赢损沉疴,大有恢复之功。
陶弘景谓本品“主脚弱”。李时珍阐发其义日:“松节,松之骨也,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诸病宜之。”《分类草药性》指出它有“通气和血”之功,说明本品不仅祛风蠲痹,抑且具有强壮补益之功效。
朱老经验,认为油松节能提高免疫功能,对体气虚弱,易于感冒,屡屡感染者,每日取油松节30克、红枣7枚煎服,连用1个月,有提高固卫御邪之功,能预防感冒之侵袭,赞之为“中药丙种球蛋白”,验之临床,信不诬也。
对慢支咳嗽,久久不愈,痰涎稀薄,舌质不红者,加用本品0~30克于辨治方中,有增强宁嗽止咳之功。
慢性肾炎尿蛋白长期不消,而体气偏阳虚者,用本品30克,配合生*芪30~60克(*芪久用,宜逐步加量,否则效不著),*参、菝葜各15克,菟丝子、金樱子各1克,扦扦活30克,制附片8克,甘草6克,坚持服用,多能逐步恢复。
凡贫血患者,三系减少,或仅血小板减少者,朱老每以油松节、鸡血藤、牛角船、仙鹤草各30克,补骨脂15克,加于辨治方中,有升高红、白细胞及血小板之功。
张姓患者,女,54岁,工人。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五年余,迭经中西药物治疗,终未瘥复,血小板常逗留在.5万~4万之间,牙龈渗血,四肢紫癜,此伏彼起,关节酸痛,头昏肢软,纳谷欠香,怯冷便溏,苔薄质淡,脉细软。
新病多属实属热,久病则多为虚为寒,朱老辨为脾肾阳虚,气不摄血所致,治当培益脾肾,补气摄血。用上五味加益气血的*参、*芪,温补脾肾之阳的仙灵脾、炮姜炭、炒白术。连服10剂,血小板升至9万,精神较振。紫癜逐步减少,已不续透。嘱续服8剂,症情稳定,紫癜未续见,乃以丸剂巩固善后。晨服人参养荣丸,晚服归脾丸,每次6克。随访半年,紫癜迄未再作。
对心脾两虚、血不养心而致失眠者,于归脾汤中加用油松节30克,多可增强宁神安眠之功。
松节
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的枝干的结节。多于采伐时或木器厂加工时锯取之,经过选择修整,晒干或阴干。
擘碎,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待软切片,晒干。或浸泡后置蒸笼内蒸透,乘热切片。
苦,温。
肝;肾经
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大骨节病,跌打肿痛。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醋等。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炒研末调敷。
阴虚血燥者慎服。
——待续——
相关链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言、引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苍耳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辛夷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葱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鹅不食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胡荽/芫荽/香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薄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石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知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芦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竹叶、淡竹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8(鸭跖草、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0(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1(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芩)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3(*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4(*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5(龙胆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6(秦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7(苦参)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8(白鲜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0(金银花与忍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板蓝根、大青叶、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8(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0(败酱草、大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1(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3(木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4(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5(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6(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7(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8(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9(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0(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1(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3(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4(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6(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7(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8(青蒿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9(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0(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1(胡*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篇-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篇-3)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芒硝-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4(芦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5(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6(郁李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7(甘遂、大戟、芫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8(商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9(牵牛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0(巴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1(千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独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3(威灵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4(川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5(蕲蛇、乌梢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6(木瓜、蚕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7(伸筋草、寻骨风)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普及学堂》,由祇域堂整理。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