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药二教材第七版与第八版对比变化
TUhjnbcbe - 2020/11/22 19:48:00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中药二教材第七版与第八版对比变化主要有三:

一、单味药删除熊胆,增加了地锦草,但药味味没变;

二、第七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章节分开,第八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章节为连续章节;

三、第八版单味药的药理作用全删除。

至于个别单味药位置改变或性能归经或主治病证或用法用量或使用注意事项的微变化;个别中成药剂型的增减或规格的改变或方义简释的变化,对我们的学习备考影响不是太大。

年第八版教材中药二功效汇总

学好中药二的关键在于背功效,功效记下后既可为中药二考试服务,又可为中药综考试服务。功效记下后,才能明白有什么作用,可治疗什么病证,并清楚什么病症应禁用,哪些事项应注意等,即利用单味药和中成药的功效推学主治证、适应症、归经、注意事项等。

该中药二功效经验总结,相同功效归纳一起,对比识记不同功效,这样容易学和记。

至于中成药药味组成适当记一下即可,并以6味以下(包括6味)的组成为主,每年都考1一2分,不要纠结在此之上。

中药二功效学习方法:

1、每天可安排学背10-15个功效,早上背熟,中午利用吃饭时回忆一下,看是否能记住,若有个别遗忘,应立即翻书识记一下,到晚上临睡前再回想一下,是否全记住。

2、另外,也可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

第一部分单味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二.辛凉解表药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消肿,利咽透疹,解*疗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升举阳气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芦根清热除烦,利尿,生津止呕,

竹叶清热除烦,利尿,生津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二、清热燥湿药

*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止血,安胎

*柏清热燥湿,泻火解*,退虚热

*连清热燥湿,泻火解*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三、清热凉血药

生地*清热凉血,润肠,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润肠,滋阴降火,解*散结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定惊

紫草凉血活血,解*透疹

四、清热解*药

金银花清热解*,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射干清热解*,祛痰散结,利咽消肿

大青叶清热解*,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青黛清热解*,凉血消斑,定惊

板蓝根清热解*,凉血,利咽

牛*清热解*,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重楼清热解*,息风定惊,消肿止痛

鱼腥草清热解*,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消痈排脓,祛瘀生新

白头翁清热解*,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凉血止血,通淋

穿心莲清热解*,燥湿

白鲜皮清热解*,燥湿,祛风止痒

半枝莲清热解*,利水消肿,散瘀止痛

半边莲清热解*,利水消肿

山豆根清热解*,利咽消肿

大血藤清热解*,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消痈,利湿

野菊花清热解*,疏风平肝

紫花地丁清热解*,凉血消肿

金荞麦清热解*,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鸦胆子清热解*,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秦皮清热解*,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垂盆草清热解*,利湿退*

地锦草清热解*,利湿退*,活血止血

土茯苓解*利湿,通利关节

马勃解*清肺,利咽,止血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五、清虚热药

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

白薇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疗疮

胡*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第三章泻下药

一、攻下药

大*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止血,活血祛瘀

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芦荟泻下,清肝,杀虫

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二、润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三、峻下逐水药

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千金子泻水逐饮,破血消癥

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

牵牛子泻下去积,逐水,杀虫

第四章祛风湿药

独活祛风湿,解表止痛

防己祛风湿,利水止痛

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

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安胎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利水

香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

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豨签草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清热解*

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

徐长卿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止痒,解蛇*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丝瓜络祛风通络,化痰解*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桑枝祛风通络,利水

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

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

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佩兰化湿解暑

广藿香化湿解暑,发表,止呕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猪苓利水渗湿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

金钱草利水通淋,除湿退*,解*消肿

冬葵子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木通利水通淋,通经下乳,泄热

通草利水清热,通气下乳

滑石利尿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广金钱草利尿通淋,清热除湿,退*

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

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

连钱草清热利湿,通淋解*,散淤消肿

茵陈清热利湿,退*

萆薢利湿浊,祛风湿

第七章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引火归元,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第八章理气药

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香櫞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佛手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绿萼梅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橘红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消肿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甘松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薤白行气散结,通阳导滞

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玫瑰花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柿蒂降气止呃

第九章消食药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神曲消食和胃

鸡内金消食运脾,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第十章驱虫药

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单用杀绦虫,姜片虫最宜30-60g

使君子杀虫消积(蛔虫、蛲虫)小儿每岁每天1-1.5粒,每日

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

雷丸杀虫消积绦虫佳品,绦、钩、蛔虫,不宜入煎剂,一

般研粉或入丸计,(12-18g)杀绦虫,饭后温

开水调服

贯众杀虫,清热解*,止血苦微寒,有小*,止血宜炒炭用。

苦楝皮杀虫,疗癣内服治蛔、蛲、钩虫病,外用治头癣,疥疮。

鹤草芽杀虫绦虫30-50g/成人,小孩0.7-0.8g/kg,早晨空

腹服用。

南瓜子杀虫绦、蛔、钩、血吸虫病60-g研细粉,冷

开水调服。

完整版总结扫描图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二教材第七版与第八版对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