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敦煌研究院院长莫高窟的保护始终不够文化考古
TUhjnbcbe - 2020/7/29 12:00:00

敦煌研究院院长:莫高窟的保护始终不够_文化考古_雅昌新闻


在莫高窟面前一片林荫遮掩下的休闲广场上,75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近日接受媒体专访。对于提出的 数字敦煌 、 莫高窟保护与开放 、 国际合作 以及 游客承载量研究 等问题,这位坚守于此半个世纪的老人认真而幽默的进行了解答。 莫高窟建 档案


  采访一开始,面对摄像镜头的樊锦诗首先纠正了外界提到 打造 数字敦煌 这一说法 。她说, 数字敦煌 是一个形容词,文化不是 打 出来的,实际上是要把敦煌艺术数字化,国家规定文物单位必须 四有 :有机构、有保护范围、有标志、有档案。目前,莫高窟唯独缺少的就是数字 档案 。 樊锦诗说,莫高窟的 档案 是在上世纪文革过后才开始 制作 的,但当时完成的测量图和文字都是 大概值 。基本的平面示意图,简单的文字和照片记录,有的一两页纸就是一个洞窟的档案,只有一个影子,这个洞窟真正什么样子无法呈现,这有什么用啊? 莫高窟档案的简单与那个年代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当时连一部像样的相机都没有,争取一个洞窟有一张照片都困难,我要求一个洞窟至少需要六张不同角度和截面的相片,如此才能全面记录洞窟。 樊锦诗说,这在当时都达不到,直到好多年以后才逐渐实现。 樊锦诗称将敦煌艺术数字化的初衷源于她第一次接触电脑后的 灵感 。当时,她从别人那里第一次了解到 经过电脑数字化的东西都能得到永久保存 ,这让 一直思考如何建立文物保护档案问题 的她马上提起了兴趣。 紧接着,莫高窟文物数字档案建设就悄然开始了。虽然樊锦诗从别人那里询问能否用电脑做莫高窟保护 档案 时得到了确定答复,但当时说话的人不明白具体该怎么做,她自己则更不明白。 开始为莫高窟洞窟制作数字档案的尝试比预想的还要困难,照片怎么拍?用什么灯光?用什么胶片?用什么技术手段? 樊锦诗回忆,当时的敦煌研究院面临着数字化探索中一系列的难题,最困难的是无论如何尝试,拍出来的相片呈像效果还是会发生不同程度的 变形 。 后来,敦煌研究院在自己摸索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了与海外科研机构合作。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十年左右,双方共同讨论研制了一些办法。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和数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并且做法越来越成熟。 现在所建的数字档案不仅高清晰、色彩逼真、数值也很接近,这样的东西留下来,敦煌艺术就可以得到永久保存。 樊锦诗说,如果管得好、保护得好,敦煌艺术就能永远流传下去,可以永续利用。 莫高窟最早的 简单档案 陆续也被建成了数字化档案。 她透露。 几十年来,莫高窟几代人一直在为文物保护不懈努力着,但拿出一百年前的莫高窟老相片与现在对比,发现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它还在 变 。 樊锦诗指出,生态问题可以通过长时间的 养护 逐渐得到恢复,但文物的退化是不可逆转的,莫高窟的文物会在多年以后会 越来越少、越来越坏 ,所以要赶紧做数字化档案。

1
查看完整版本: 敦煌研究院院长莫高窟的保护始终不够文化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