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氯碱企业避开经济寒流重创
02月12日讯
受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氯碱行业目前仍然处于低迷状态,停产限产的企业居多。近期在调研中发现,聚集在各地化工园区内的氯碱企业的生存状况要比区外的企业好得多。依托化工园区的系统优势,特别是公用工程和集中治污方面的明显优势,这部分氯碱企业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产品竞争力也得以大幅提高。 南京金浦锦湖化工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江苏金浦集团与韩国锦湖石油化工株式会社各自出资50%共同组建的环丙一体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装置规模分别为20万吨/年环氧丙烷、20万吨/年聚醚、2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在园区,‘一头一尾’我们都不用管,企业只需专心搞好生产,省心省力又省钱。”公司副总经理董淑佐对说。据董淑佐介绍,“一头”,指的是公司生产使用的蒸汽的供应,“一尾”,则是污水的处理。锦湖公司每小时需要高压蒸汽40吨,若自建热力锅炉,需投入数千万元,无疑会增加产品成本,而余氯的污水处理难度较大,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这也是导致很多氯碱项目过不了审批关的原因。而在园区里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现在这两大难事都由园区统一来做,我们只需拧拧开关,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董淑佐对园区模式很满意。 据江苏沛县龙固工业园区管委会陈主任介绍,在化工园区内的氯碱企业具有较大优势。首先,有较先进的环保设施,可以集中处理“三废”,使化企治污费用大大降低;其次,氯碱企业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水电汽,都需要规模可观的管来输送,不仅资金投入大,而且运行维护费用也较高,企业入园后,就省了这笔巨额资金;再其次,化工园区普遍在设立时考虑了产业关联度,一般都配套了相关上下游产业,例如当聚氯乙烯产品市场低迷时,其他耗氯产品将会维持其生产继续运行,客观上分担了市场风险。 比如,在南京沿江化工园区,虽然氯碱企业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但由于园区内各企业之间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隔墙经济、循环经济发展较为完备,企业间要素低价传递必然使产品间的交易成本有效降低,对氯碱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期,中央制定了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而集管理高效、技术先进、资源节约、环保得力于一身的各地化工园区,更易获得优惠*策的支持,从而率先走出低谷。现在,一些化工园区企业已经从中央扩大内需的*策中有所感悟,并对今年有了新的预期。 “今年开始,我们将积极利用园区的有利条件,实施第三步扩能计划,就是新增烧碱10万吨/年、树脂8万吨/年。”江苏徐州天成氯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种平告诉。 据了解,现有10万吨/年吨离子膜烧碱、10万吨/年聚氯乙烯的天成公司所在的江苏沛县龙固工业园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现已初步形成煤—电—碱、煤—化—医、煤—焦—冶金等产业链。区内除能源、电力、蒸汽、环保设施配套齐全之外,还具有盐资源、煤电资源、水资源、运输等方面的优势。 “当地有诸多资源优势,加上园区内有利的生产条件,我们认为公司发展氯碱化工的机遇良好,并相信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的进一步发力,行业不久就会迎来又一轮繁荣。”种平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