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双减政策落地后,二胎宝妈给娃安排了这些 [复制链接]

1#
淡豆鼓 http://www.dandougua.com/

打从双减*策一出台,很多朋友孩子的补习课被退课,家长的目光要么不舍得给孩子松绑地转向美育类培训课程。要么松了口气,放学后时间让孩子在家自己安排。

而我则是每个周末,都会带着两个娃在外面疯玩,让孩子有更多户外活动的体验,既锻炼身体又避免孩子无聊在家玩手机上瘾。

孩子减少上各种奔波于辅导班的时间,没有作业这个抓手,孩子放了学应该干点什么?家长应该看着点儿什么?可能是很多宝妈现在犯愁的地方。

其实,宝妈们不妨参考参考我的做法,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

增加孩子运动量迫在眉睫

持续运动对人的影响是可以贯穿一辈子的。

我老公一家都是崇尚运动养身,老公从小就跑步、跳高、单双杆贼溜,到现在还是常和朋友出去打球,从不会整天喊累回家倒头就睡,回家还有精神陪孩子玩。婆婆和公公更是早上晚上都去公园溜达,广场舞也天天不落,精气神多不错。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风,我们对家里两个孩子也是运动量也是有意在增加,譬如篮球、滑板、街舞……

然而大多数宝妈总是把“文化课”当成宝来谈,一谈起“体育”,就开始显得别扭,觉得是不务正业,避而不谈。

data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显示,超过60%的幼儿园、中小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超过1小时,甚至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几乎不锻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一组更刺眼的数字:北京大学公共卫生中心根据中国儿童的日常习惯得出结论,到年,中国将有万儿童被归类为超重或肥胖。这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再过十年,你遇到的每四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会是大胖子!

有人会说“我孩子不胖,没必要运动”,不运动除了肥胖之外,体质弱还会导致一些疾病趋于年轻化,让人后悔莫及。

安徽一名15岁男孩,因为学习任务重,总是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大半天。日积月累,他在半年前开始腰疼,坐立困难,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竟得了腰椎间盘突出,需要手术治疗。

哈师大附中一名正在备战化学全国竞赛,数学满分、物理最强的高二学霸,在期末考试第一天结束当晚,突发心脏病猝死。

专家指出,年轻人心脏功能减弱,与缺乏运动、睡眠不足、肥胖以及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有直接关系。看着这一个个本该如朝阳般的青少年,却因为身体的原因,让自己的未来蒙了一层灰色的阴影,真的是无比痛心。

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失去了健康,再多的0都毫无意义!

户外运动的好处

1.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带他们出去活动,孩子并不会记得他们来过的地方,也不认识各种事物。有的父母还会觉得带着孩子玩得不尽兴,继而放弃带孩子出门这个想法。其实小孩子经常去户外活动是可以提高观察力的,因为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他们会提问,会有很大的兴趣,也会记住很多事情,这就使得孩子的观察力得到提高。

2.如果孩子经常户外运动,他们的性情会比较活泼,更加善于社交,也会很有礼貌地见人就打招呼。而那些总是待在家里的孩子会相对比较内向,会害羞,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我家泽泽和彦彦就是小区里出了名的人缘好,小朋友们一看到他们,都喜欢拉着他们玩,因为他们很外向,很快就能和小朋友打成一片。所以宝妈们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鼓励他们多去交朋友。

3.有很多家长平常忙于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可能一天也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这样自然会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所以周末有空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一些亲子游戏,参与孩子的成长,这样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很有好处,同时也能拉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4.多带孩子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接受更多事物,从而促进智力开发,帮助后天技能的学习。并且孩子户外运动后可以增加食欲,加快胃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内有害物质吸收。

5.视力上,孩子到户外运动远离电子产品,亲近自然,使眼部神经得到放松,对视力的起到很好保护作用。

家长在户外运动中该怎么做

1.我妈和我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这有危险那有危险,孩子跑起来,她怕孩子摔倒,孩子摸索花花草草,她怕有虫子,导致孩子不敢畏手畏脚的。后来,我和老公劝她,别的孩子也这样玩,泽泽和彦彦放开来玩才会开心,她才作罢。

有很多宝妈像我妈一样不敢放手,主要是出于对放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担心孩子受伤不安全等。其实孩子在外面玩时,经常会遇见一些和其他孩子的矛盾,或是遭遇失败等,这时我们不用气不用急,也不用过度保护、赶着上去帮忙解决,而恰恰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放开我们的双手,鼓励孩子尝试着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通过挫折教育去鼓励提升他们的勇气。

2.有时候一到孩子的活动时间,家长就喜欢拍照、发朋友圈,甚至忙着指挥,纠结孩子衣服是否弄脏等细节,这会让孩子感觉频频被打断游戏进程,觉得运动这件事很无趣,甚至对家长的话语产生逆反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在充分观察孩子行动的基础上,与TA真诚对话,比如在孩子泄气的时候说“我知道你很尽力了,你刚刚做得很好,休息一下再试试看。”只有通过具体的话语、具体的行动,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