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家越过越好的四个迹象,你家有吗 [复制链接]

1#
青年文摘报《文摘每天精选》是面向全国,以中青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平台,平台文章摘自《新青年》、《读者》、《意林》、《每周文摘报》等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同时也收录网络上的优秀文案,旨在为中青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以“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为宗旨。

0

把健康看得比钱重要

我出生在一个很大的家庭,兄弟姐妹众多,身边朋友知道情况后都会大呼“你们小时候一定过得很辛苦吧”。

我每次都会回答:“不会,回想起小时全是开心的事。”

被问多了之后,有一次我好奇地问我妈:“养孩子成本那么大,你和我爸是靠什么把我们几个拉扯大的?”

我妈当时跟我说:“只要家里每个人身体健健康康的,不管有钱没钱,这个家总能活下去。”

是啊,健康是一个家的地基,没有它,一切都是空谈。

当医生的哥哥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养生,我们几个常笑话他,明明才30多岁,却过着60岁的生活。

他跟我们说,保重身体,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整个家。

因为职业的原因,他见多了因为疾病而分崩离析的家庭:

孩子病了,夫妻俩花尽积蓄,每天以泪洗面;

丈夫病了,弱妻幼子束手无策,一个家摇摇欲坠;

妻子病了,一个大男人拉扯着孩子,连热饭都吃不上一口,谁见谁可怜;

老人病了,全家人愁云密布,甚至争闹不休;

平常,家里每个成员都在为更大的房子,更多的积蓄努力。

但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身外之物换不来健康,而没有健康,一个家有再多的身外之物,也不会幸福。

02

遇事不责备,遇难紧抱团

很多家庭的客厅上都挂有“家和万事兴”的牌匾。

家和为何万事兴?

因为一家人不吵闹,团结一致,和和气气,不在家庭矛盾上耗费时间,这样,家庭成员才有幸福感,就有更多的精力和动力投入事业;多沟通,多交流,避免走上邪门歪道。

而要做到家庭和睦,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一点:少责备,多团结。

听过一个故事:有两家比邻而住,一家经常吵架,另一家却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日子越过越好。

有一天,经常吵架的那一家去邻居家请教保持家庭和谐的秘诀。

邻居告诉他们:“我家不吵架,是因为我家坏人多。”

原来在邻居家,不管谁做错了什么,导致了什么问题,家庭成员都不会互相责备,而是诚恳地检讨自己,说如果自己做得再好一点,就不会出现失误。然后再合力去解决问题。

有一句说:责备之话一出口,就有了对错之分,将两个人瞬间拉到对立面,爱的感觉便会消失。

很多时候,责备一说出了口,就意味着伤害,只会让犯错者更难受,或者激起对方的攻击欲从而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总之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和睦的家庭在平常可能跟万千家庭一样,一日三餐,鸡毛蒜皮,但一遇上困难,每位家庭成员都知道:一家人,就该拧成一股绳。

团结就像是一个家的屋顶,有了它,再大的风雨也能挺过去。

03

家庭成员没有界限感

是一种灾难

有人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界限感。

在前不久热播的《都挺好》就印证了这句话。苏家的一系列闹剧,其实都是由于苏母的没有界限感造成的:

对丈夫,她毫不尊重,家庭大小事务一个人说了算,导致苏大强一辈子扣扣索索,胆小怕事;

对儿子,明明已经成家立业,仍然处处照顾,明成啃老到30岁依然不自知;

对弟弟,偏袒包庇,处处接济,导致他毫无廉耻之心,一心只想占便宜……

到了明玉他们这一代,一系列问题还是由于没有界限造成的:

苏大强不知满足,要求提了一茬又一茬,三个孩子苦不堪言。

苏明哲一心愚孝,对父亲的诸多无理要求一一应允,导致妻子吴非备受冷落,提出离婚;

……

所谓的界限感,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行的。该点头的时候点头,该拒绝的时候拒绝。

爱孩子可以,但适当的时候要选择放手,让他学会独立思考,不剥夺他成长的机会;

监督伴侣可以,但不能一味压制,要学会倾听、接纳、尊重对方的意见;

帮衬亲戚可以,但救急不救穷,他自己不努力把日子过好,谁帮都没用。帮他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

茫茫宇宙,能进一家门成为一家人肯定是有某种特殊的缘分,这种缘分不是过分索取的资本,应该是互相珍惜的理由。

家庭里的每个个体做好自己的事儿,少干涉别人的,帮别人时留点底线,求别人时留点脸面。

界限感就是一个家的墙壁,能让家人在各自不越界的情况下相处,让彼此感受到得体舒适的和美关系。

04

过好自己的人生

让幼有所长,老有所依

《易经》里写:“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意思是个个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干好自己的事,才能家道正、万事和。

曾经在后台看到一位读者说到她家的情况:

丈夫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成天无所事事,只想着吃喝玩乐,她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没有正经工作,带着一个上初中的儿子,时常要靠自己父母接济。

她对儿子的学习很重视,尽量送去最好的学校,可孩子叛逆不听话,成绩一塌糊涂。一家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最后她问:不知道为什么把一个家弄成了这样?

原因或许是由于家人职责错位造成的:

自己和丈夫正当壮年,却没有为家庭做出应有的贡献,是罪魁祸首;

父母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还要负担儿女的生计问题,难免心有埋怨;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找不到任何一个正面的榜样,估计连生活的乐趣都找不到,找到学习的乐趣更难。

在《万叶集》中有一首小诗:利剑常砥砺,家风自古清;吾人应自厉,后世永传名。

为人父母的只有过好了自己的人生,孩子才能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老人也能安心体面地老去。

一个家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但也能沿着一条正向的轨迹,缓缓地走下去。

家庭成员的各司其职,就像一个家的窗户一样,承住,就会有清风和阳光进来,驱散家里的阴霾。

05

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

家,是世界上最安逸舒适的安乐窝,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

它是我们出发的理由,在外面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回家。

也是我们归来的方向,奔波在外,累了倦了,都能在里面找到重新上路的勇气。

《朱子家训》中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一个家不求多富贵,只求能用健康打好地基、用团结做好屋顶、用界限感筑成墙壁、用职责感化成窗户,家人在这所小屋子里,始终带着笑生活着。

来源|十点读书(ID:dusaoshu)

守得住寂寞,耐得了寒暑,

终见微光。

”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稳

作者:洞见muye

来源:洞见(ID:DJ)

古语有言:“临杀勿急,稳中取胜;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人生如棋局,遇事稳得住,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卡耐基也曾说过,真正厉害的人,在做事时往往有一个优点,一旦具备,就很少会出错,这个优点就是一个“稳”字。

凡事稳得住,用一颗清醒的头脑,才能面对得了生活的纷纷扰扰。

情绪稳

著名产品人梁宁曾说过:“情绪,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驱动一个人的,正是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遇事能控制得了情绪,是一个人最顶级的实力。

资深公关李国威,有这样一件往事。

在一次市场活动中,李国威带着国内顶级汽车媒体和记者到国外参加车展。

由于航班延误,落地后,媒体工作人员都很疲惫,可团队还得加紧整理稿件。

随行的记者因为语言障碍,交流困难,再加上倒时差,一时半会难以应对这种情况,甚至有记者在接到主编的催稿电话后,当场就急哭了。

面对这种混乱又紧急的情况,作为主心骨的李国威并没有慌,而是当机立断做出了四个决定:

评估当天可用的备稿、写稿时间;让记者全部先回酒店休息;他一个人参观所有展台;到新闻中心拿到稿件的资料。

3个小时后,他把记者全部召集过来,凭借自己的经验,将收集到的行业趋势一一讲出来,记者们边听边写稿。

就这样,一篇篇报道车展的稿件迅速出炉。

哈佛大学曾有一项研究,75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追踪了个人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工作、家庭和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真正帮助一个人成功的,不是金钱与名望的积累,而是良好的情绪。

人生似铜锁,情绪如钥匙,情绪稳了,人生就顺了。

2

能力稳

一个编导曾问央视著名制片人陈虻:“那谁谁都出国了,为什么不让我出国,我也做过××片子,我那片子做得也挺好看的。”

陈虻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衡量一个编导,不是看你做得最好的片子,而是看你做得最差的片子。最差的片子是什么样子,那才代表你的水平。

最好的片子没准是蒙上的,你说你打一枪,嘣,打十环上了,蒙呗。你最差的一枪都打八环,那才表明你的水平真的很高。

偶然做漂亮事不是真本领,经常做漂亮事才是硬功夫。

保持优秀,靠得是学习力。

作家陶妍妍,认识一个90后理发师,技术一流,有很多回头客。

这个理发师特别舍得投入,为了保护顾客发质,他自费三千块钱买了一台很好用的吹风机,还自费去“深造自己”。

陶妍妍有好几次预约他剪头发,他都不在店里,一问才知道,他去跟国外的造型师学化妆了。

陶妍妍不解,一个当红发型师,不在店里好好接单赚钱,跑去学化妆?

理发师后来跟她解释:“因为造型是整体感,客户消费在升级,我要提前考虑到。我还准备明年去学服装造型。”

后来,他甚至准备了一个化妆包,每次给客人做完发型,都会给她们画个淡妆。

凭借高超的手艺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他的收入也是别人的好几倍。

作家王耳朵说过:“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一家单位有饭吃,而是你足够强大,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时代在不断更迭,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你只有不断学习,让自己拥有进化的力量,才能在这大江奔流的时代,逐浪前行。

3

行事稳

记得有人说:“如果找一个词包含对美好的所有期待,那一定是靠谱。”

靠谱的人,或许不是会说漂亮话的,但一定是言而有信的人;

或许不是实力最强劲的,但一定是负责任有担当的人;

或许不是关系最亲密的,但一定是能带给你安全感的人。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靠谱,是一个人最好的社交名片。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认识一位专栏作者,名叫香帅。

在刚签约完一个平台的音频讲课工作不久,香帅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脱不花担心香帅的身体状况承受不住繁重的工作,就劝她说宣布停更,等身体调整好再继续,用户是可以理解的。

但香帅却觉得,已经答应了的事,就不能轻易毁约,这是对平台不负责。

为了照顾身体和兼顾工作,香帅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

自己躺在床上养身体,然后口述,再由她的博士生去记录文字,整理好后,再去录音,这样就保证了课程正常且持续地更新。

孩子快要出生时,香帅又拜托丈夫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徐远,代替她上线授课一个月。

这个时代,聪明易见,靠谱难得。

靠谱是一种稀缺品质,与靠谱的人相处,不用猜疑、顾虑,不用提心吊胆。

所谓人才,就是交待给他一件事,他可以出色地完成,再交待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可以出色地完成。

对一个人最大的肯定,不是“你很厉害”,而是“这件事交给你,我放心”。

4

心态稳

沈从文一生最推崇的品质是——耐烦。

他自己解释说:“北方话叫发狠,我们家乡话叫‘耐烦’,要扎扎实实把基本功练好,不要想一蹴而就。”

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刚开始写文章时,寄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

但他并不浮躁,沉住气慢慢钻研,写完一篇文章,会连续修改好几遍。

经常在桌边一坐就是七八个钟头,不知疲倦地细细打磨。

每一篇原稿几乎都是密密麻麻,蜘蛛网似的写满了修改批注。

沈从文在不厌其烦地写写改改中,文章也越写越有灵气,惊艳了整个文坛。

*曾说:“我永远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人生需要全力以赴,但是不能太着急。”

沉下心来默默蓄力,慢慢来,你终会等到自己的时区。

张涵予在参加《心路》时,讲述了自己演艺生涯的心路历程。

他在44岁以前演的很多电影中都没有名字,第一部影片演了一个朋友,第二部电影《大腕》,在里面演了一个神经病,有一些台词。

熬到《天下无贼》时,才正儿八经演了一回配角,一个卧底警察。

但是,张涵予并不着急,也不羡慕那些明星大腕,因为他知道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的演绎方式,没有可比性,也无法相互替换。

直到44岁那年,他等到了《集结号》里的谷子地这个角色,一炮而红。

张涵予坦言:“好多的事,你得熬到一定程度,熬到火候到了。”

正如作家马德说的,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业更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

守得住寂寞,耐得了寒暑,终见微光。

青年作家李尚龙说:“三十岁后,最大的成熟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稳。”

稳定,是天才以外最好的能力。

点个在看,从今天起,遇事时不妨在心里默念一下,稳住!

-End-

作者:洞见muye,来源:洞见(ID:DJ),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万人订阅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