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书香涵泳,墨卷至恒rdq [复制链接]

1#
北京的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书香涵泳,墨卷至恒”

——海港区田雅秀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盛夏已至,时光如诗

执一笔墨,捧一卷书

书中颜如玉,风物皆揽尽

PART.01

图书介绍

读完这本书以后,方才知道这一个书名颇有味道。书里的字里行间,读到的是教育的浪漫,读到的是教育的苦涩,还能读到王老师对教育的锲而不舍,一个真正的做教育的老师就在一篇篇文章的背后,每读一段文字,都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苦吟的诗人,西风瘦马,阳关古道。

好教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王老师的文章里给出的答案是在课堂上。扎根于课堂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把学生当成生命里重要的贵人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从一个教师的出身来看,王老师并不在大学校名学校,谈不上根正苗红,最初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学校,他没有埋怨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求变。其实这个变,就是创新与突破。那些年是王老师一生最值得回忆的地方,也是他的教育事业的沃土与根基。一个有根的人,是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

不惟书,不教书,那是跳出书本,站到另外一个高度来看教育,来看自己所做的教育。我们很多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忙忙碌碌,就好像是一头拉磨的驴,甚至还被蒙上眼睛,几乎就在打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我们既要回头看,又要跳出来看,否则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惟书,不教书,这才能教好书,才是真正的教育。王老师说得好,老师不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一桶水,老师应该是一条河,潺潺源头,奔腾到海。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胸怀。老师不教书,那才是教育,那眼里才有人,才做到真正的育人,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最好的老师不教书!

PART.02

“悦”读分享

美文如画,诵读如歌,万卷同知,好书共读。让我们以书会友,与书相伴,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心灵的振翅与升华。下面是工作室成员丁海艳老师的阅读分享:

PART.03

墨韵留香

教育路上,静待花开

读《最好的老师不教书》有感

——丁海艳

几年前收藏的一本书,一直很喜欢,这个寒假再次拜读,王开东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对教育问题的独到见解。书中既有精彩的教育故事,又有生动的教育案例,再看依然觉得好看。

书中提到博尔诺夫说:“人是一种本质上虽不完善,却努力追求完善的生物。”教育的归宿在村庄。我们最后都要回到村庄。教育也有根,根在村庄。教育一定要回到本源,回到事情的本身,直面活泼泼的现实问题。着眼于人的教育,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仰望世界的星空,脚踏村庄的大地,回到最初的教育本源,我们才能找到教育的真谛。


  教育也是一种信仰,看成对孩子的信仰。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即授之以渔,促进学生自主主学习。林语堂说,学校应该像一处坚果丰富的大森林,学生应该像一个个猴子,而所谓的学习,无非就是猴子自由自在的采摘坚果。那么老师做什么?做一个森林里的守望者,也就是充当学生的铺路人,其次是引路人,然后是一道的同路人,而到了最后一定要做学生的陌路人,把整个森林和世界让给学生,让它们完全自主地在森林里采摘坚果,把人生意义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我们就这样用期待的眼神,目送,不追。那么老师要学会教书,首先要做个好教师,好教师从不抱怨开始。好教师要有三个“有”,有爱,有信,有慈悲。老师的最高境界是慈悲,要让学生看见老师身上有爱……教师发展的五个境界,“唐、宋、元、明、清”,最高的境界就是教育本身及快乐,因而心情如水,看轻一切。

我一直认为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种情怀,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第二章节我能想到最浪漫的教育,没错,教育也需要情怀,最美的一种教育,是追求美好本性的效益即“蓝裙子效应”,而不是“破窗效应”,即重视环境对人与心灵的影响。讲一则小故事。小狗对小猫说:“你猜猜我口袋里有几块糖?”小猫说:“猜对了你给我吃吗?”小狗点点头:“嗯,猜对了两块都给你。”小猫咽了咽口水说:“我猜五块!”小狗笑着把糖放到小猫手里,说:“我还欠你三块。”假如小狗是老师,小猫是学生,我被一种润泽的教育迷住了,沉醉不知归路。小狗是宽容的,教育必须宽容。小猫错了也要奖励。这是伟大的教育,润物无声,怀着欣赏,充满爱心,这种爱是一种慈悲。这就是最浪漫的教育,给所有的孩子一种阳光和雨水,然后,温暖地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期待他们长一样高,结一样的果。正如王老师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就是给所有的孩子一样的阳光和雨水;然后温暖地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期待他们长一样高,结一样的果子。从小狗让小猫猜糖的故事我想到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他们常被大家称为差生。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他们对班级影响很大,令老师们感到头疼。不论在哪一个学校或哪一个班级,后进生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既然“差生”的出现不可避免,那么,“差生”是教师存在的理由,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每个学生依然是一个不可重复的孤本,失去这一个孩子成功的可能性,一万个孩子的卓越也不可能弥补,因为一万个学生的卓越,对这个失去成长可能性的学生而言,毫无意义。因此,教育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事业,如何让孩子保持天性,我们的做法就是共生、共读、共看、共写。引领学生听从自己心灵真实的召唤,学会与自己的灵*相遇,与自己的美好情感相互编织,这样的教育才叫教育,这样的师生,才叫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及生活。只有敬畏教育,敬畏学生,敬畏生命,才是教师的使命。教育即生长,那么生长最重要的就是要领悟。教育要慢,作为教师必须学会慢,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不希图一蹴而就,不妄想一日千里,永远抱着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期待,摒弃一切的教育浮躁,相信岁月,相信种子。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不过就是交往,就是相遇,就是合作,就是发现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并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幸福的路。我们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教育是我们内心的觉醒,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成就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没有神话,只有细节,只有安全,只有信任,只有等待,要建设“润泽”课堂。教育,需要敬畏学生,践行我们的职业精神。最好的老师不教书,只教人。课堂到底应该怎样追求?用学科教育人,着眼点是立人教育。三点论是“视点、质点和远点”。视点是解决课堂如何切入;质点是明晰文本的核心价值;远点是深入到文化民族心理以及课程的意识和无意识。从视点进入,达到质点,并努力寻求文本的远点,因为课程之外无好课。

在教育教学中,学会给孩子们方向感,你就等于给了他们一辈子最大的正能量。“不要把学生看的那么重,自我的发展最重要。你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强大,你要写文章,通过写文章记录自己的生命,唯有你自己的成果才是真实的,它会永远在你的名下,无论岁月流转,都将给你最大的安慰!”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当我们老了,不行了的时候,“两手空空”时,我们需要记录自己的教学和生命,没有纯粹的教学,所有的教育教学都是生命的丰富和思想的提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是一个课程,我们的每一朵浪花都是新鲜的,活泼的生命,因此唯有我们自己专业发展了,才不再是一桶水中的一碗水,应是一条河,一道大江……

书中第页,提到文本深处,就是灵*深处。文本的语文核心点是质点,质点深处是远点,远点深处,则是灵*深处。文章为何而写?作为语文教师,应深入到作者的灵*深处,辨别个体的意识和无意识,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深入到文化深处,挖掘作品的民族心理。引领学生单元整合,尤其是对母题的深入解读,如此引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就不言而喻了。


  教育的“道”在哪里?如何在“道”上取经?取经,不在于“经”,而在于“取”,甚至也不在于“取”,而在于“取”的路上,生命的意义在于上路,在于折腾。教育的前方是什么?未来是什么?希望又是什么?一切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之中。朱永新说,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要树立起什么样的标杆?好教师就是要树人、立人、达人。叶圣陶说,好老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也不是教学生学书,而是教学生做人。


  人生如旅,我亦是行人。无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