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季养生,常见中药润燥药物汇总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又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二者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

秋分之后天气干燥,雨量减少,水逐渐干涸,就极易导致“秋燥”。

如何通过养生来调解“秋燥”呢?

要说入秋后哪个部位最脆弱,那一定是肺部了。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它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但秋燥伤肺,不过此时也是养肺的*金时机。

常见秋燥类型

凉燥

  外感凉燥,如同外感风寒。风寒犯表,则恶寒发热无汗,属表实之证。区别在于,凉燥犯肺,肺失宣调,不能如常输布津液。津液不布,则分布不均。多者成痰,故咳嗽有痰清稀;少者口干、咽干、鼻塞。这是一般外感风寒没有的症状,是秋燥的特点。相比之下,温燥、内燥都有整体燥感,不像凉燥,可以是局部性的。

温燥

  外感温燥,犯表则头痛、身热;犯肺则肺气不宣而咳。热灼津液,故无痰干咳,或少痰咳吐不爽;热灼肺络,痰中血丝。热伤津,故口渴(不止口干)、咽干、鼻燥。

阳明阴虚内燥

  阳明温病,燥犯胃肠,阴液亏损。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燥则便秘。阴亏液固、无水舟停,是古人对阴虚便秘的形容。水者,阴液;舟者大便。无水舟停,则增液行舟。

肺阴胃阴不足

  培土生金。胃阴不足,则肺阴不足。胃阴不足,阴不制阳,故胃气上逆而呕吐、呃逆。肺阴不足,则虚热灼伤津液为涎;肺失宣降,津液不布为涎。两下合一,呈咳唾涎沫之肺痿证。

燥*在喉

  素体阴虚内燥、外感燥气疫*,内外合燥在咽,喉间起白如喉,咽喉肿痛,是谓白喉。

肺肾阴虚

  胃阴不足,可致肺阴不足,所谓培土生金。而肺与肾的关系,则是金水互生。肺阴不足,可致肾阴不足,因为五脏六腑之精皆归于肾;肾阴不足,亦可致肺阴不足。肺阴不足,则咳喇、咽喉燥痛;肾阴不足,则潮热、盗汗。

润肺一、气

沙参清肺泻热,生津除火。

款冬花润肺消痰,除烦止渴。

梨消痰降火,清热解*。

枇杷润中下气,止渴生津。

百合宁咳清热润肺,敛气宁神。

秋露水润肺。

柿干滋脾行血,润肺宁嗽。

杏仁祛风散寒,下气除喘,祛痰消积,润燥解*。

落花生润肺舒脾。

天冬清金泻火。

葳蕤润肺阴,除风湿。

瓜蒌仁降火下气,润肺除痰。

天花粉生津止渴,降火除痰。

二、血

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

麦冬消痰止嗽,解热除烦。

燕窝大养肺阴,化痰止嗽。

除了肺部需要润燥外,其他部位的不适也可能由于秋燥引起,以下总结了常用的润燥中药润皮肤一、气

百花露润皮肤,好颜色。

桑叶散皮肤之风燥。

二、血

人乳益气血,补脑髓,泽皮肤。

猪肤泽皮肤,润大肠。

酥酪醍醐滋润滑泽。

润咽喉一、气

硼砂润肺生津,除痰泻热。

橄榄生津止渴,利咽解*。

柿霜治肺胃之积热。

二、血

鸡子清镇心益气,补血清咽。

润筋脉一、气

秦艽养血荣筋,除风润燥。

桑枝利关节,养津液,行水道,祛风热。

二、血

桑寄生补肾阴,益肝血,除风湿,强筋骨。

润胃一、气

石斛除虚热,涩元气,坚筋骨,强腰膝。

甘蔗除热润燥,止渴消痰。

芦根益胃止呕,清热除渴。

二、血

牛乳润肠胃,除热*,补虚劳,治噎膈。

羊乳燥能滋,渴能止。

润肝一、气

蜜蒙花润肝燥而明目。

白蒺藜滋肝散风。

二、血

当归润肠胃,泽皮肤,养血生肌,排脓止痛。

阿胶养血息风,滋阴润燥。

何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

润肾一、气

桑椹补水明目,止渴生津。

沙苑蒺藜益肾强阴。

胡桃肉补气养血,润肺滑肠。

二、血

枸杞祛风明目,滋阴益精。

玄参泻浮游无根之火,入肾滋阴。

肉苁蓉填精养血,滋阴润燥。

润肠一、气

火麻仁润燥滑肠,暖脾通乳。

榆白皮行经络,利诸窍,润二便,渗湿热。

郁李仁下气行水,破血润燥。

海松子润肺滑肠,散水除风。

冬葵子润燥利窍,消肿行水。

二、血

当归润大肠之燥结。

蜂蜜生则清热滑肠,熟则温中润燥。

麻油滑胎润肠,凉血解*。

胡麻润燥滑肠,祛风解*。

润心一、气

柏子仁养血润燥,止汗。

莲子心清心热而除燥气。

二、血

归身补心血而润燥。

红枣增心脾之血液。

润脾一、气

天冬养脾津,清肺热。

麦冬养脾津,清心热。

石斛养脾津,涩元气。

二、血

玉竹补脾肺阴,兼祛风湿。

*精益脾阴,润心肺,益精强骨。

山药补脾益肾,兼涩肠。

大枣补脾液,养心血。

饴糖暖脾补中,润肺止嗽。

中医理论

肺主秋金而司燥令,燥之为言干也,津液枯涸之谓也。故其在于天时,则金风乍拂,草木*落。在于人身,则肺气不布,津液枯槁。天人相应之理,无或爽者。

然燥为水火不交之气,水不交火,则凝涩坚结而为阴燥,如冬时严寒,水冰地坼是也。火不交水,则煎熬枯涸而为阳燥,如以火烧物则焦,以日曝物则干是也。

夫燥证既有阴阳之殊,其治法自有温清之别,阴燥辛温以润之,阳燥甘凉以滋之,此治燥之两大关键也。然阳燥法虽以甘润为主,为病又有部位宜分。

燥在肺经,则干咳无痰,或音哑声嘎。至于肝肾现燥象,必由精血先虚,故燥在肝则血虚生内风,而现眩晕筋惕等症。

如燥在皮肤,则皮肤干皱,皮聚毛落。燥在咽喉,则咽燥口干,喉痹喉痛。燥在筋脉,则筋脉挛急,或手足瘛疭。

燥在肾,则阴虚生内热,而现梦遗盗汗等症。

若肠胃现燥象,必由津液不足,故燥在胃,则现易消善饥等症,燥在肠,则现燥结便秘等症。是皆可凭证审察其所属者也。

又如心属火,火性炎炽,非燥也。然亦有心液不足,怔忡失眠,而以柏实润之者。

脾属土,土质濡泽,非燥也。然亦有脾津不布,腹中急痛,而以饴糖润之者。是例外之治,又未尝不可以比例而推也。

总之燥之性不离乎干,燥之治必取乎润,此《内经》燥者濡之之义也。知夫此则,执中枢以驭四旁,无往而不利矣。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就医)

来源:知乎,悦读中医

作者:万友生,李子同学,洪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